长安好

第120节(2 / 2)

天才一秒记住【18PO脸红心跳】地址:http://po1847.com

盛世方有盛况,她自然乐见盛况。

但也需分哪种盛况——

若今日组织这场诗会者,是朝中哪位官员或宗室中人,她自然无法乐见。

一位小娘子的拜师宴,成就了这场诗会,便恰到好处地避开了她忌讳的一切。

倒非她自身为女子,却轻视女子,忽视女子,不以女子作为威胁——正因她是女子,更深知女子行事之不易。

纵是她走到了今日,前路仍是未知的。

她坐上这个位置,是在步步为营之外,又得遇天时地利人和……

她这一路走来,所走的每一步,都是任何女子无法再试图借鉴模仿的。

纵有格外出色的女子出现,也无法再成为她真正意义上的敌人。

故而,她大可以赞赏的态度,去看待这场颇有包容之气的诗会。

“众文士齐聚一堂,实乃少见之盛事。洛儿便代朕去看一看,今日可有什么好诗词文章出现。”圣册帝交待明洛:“不必声张,亦不必以朕之名,以免惊扰诸士。”

明洛会意应下:“洛儿明白。”

文人手中的笔,时常可为刀。

姑母当初登基,便借用过这把刀。

用过的人,更知道警惕戒备。

诗会本是好事,但若传出了有损天威的碍眼之物,便不能被称之为盛事了——若果真有那等不识趣者,自不会有什么好下场。

而促成了这场诗会之人,难免也会被牵连。

明洛掩下眼底思索后退出甘露殿,遂换去官服,出宫而去。

……

焰火已歇,登泰楼外,忽然响起了一阵哭喊声。

岁宁不许

发出那哭喊声的是个男人。

男人身量不高,约四十岁上下,身穿灰扑扑打着补丁的衣袍,发髻胡须杂乱,面色蜡黄,怀里抱着只灰蓝色的包袱。

“我要见常家娘子!”

他哭得伤心欲绝,就要往登泰楼中闯去。

然而他还未及近得登泰楼前堂大门,便被两道人影拦住了去路。

那二人皆是青年男子,衣着寻常,但此刻拦住男人的动作与眼神皆透着无声的压迫之感。

满脸眼泪的男人下意识地后退一步,哭声不觉一滞,而后慌忙跪了下去,连连磕头求道:“我有要紧事要问常家娘子,今日极不容易才寻到这里……求求各位贵人老爷发发慈悲让我进去吧!”

他那阵哭喊着要见常家娘子的动静,已经引起了楼外不少人的注意,此时其又跪下相求,衣着寒酸的穷苦百姓跪在华灯高悬、贵人云集的登泰楼外,这颇有冲击的一幕落在众人眼中,便将那男人显得愈发可怜卑微。

“奇怪,此人为何要寻常家娘子……”

许多人围了上来,议论声一时充斥四周。

楼外皆是崔璟的人,包括那两名出手相拦者,此时已经有人快步上楼将此事禀于了崔璟。

眼见晚间宴席已至下半场,崔璟本欲提早离开回玄策府去,正打算同常阔告辞而去,此时听得下属来禀,神色微动,遂走向一旁的常岁宁。

常岁宁此时正站在一扇仕女图屏风旁与姚夏等人说话。

本正有说有笑的女孩子们见得崔璟走近,有人神色一紧,不觉往一旁退了退。

见崔璟走得更近了,又有两名小娘子退去了屏风后。

好似那俊朗不似凡人的青年每走一步,踩着的并非是地砖,而是她们的胆子。

待崔璟真正在常岁宁面前停下时,已死扛到最后的姚夏也终于默默松开了常岁宁的手臂,朝着崔璟福了福身,屏息走开了。

“崔大都督——”常岁宁转头看向楼外方向:“可是有人来了?”

听得她这声并不意外的询问,崔璟微点头:“有一名身份不明四十岁余的男子在外哭喊,声称有要紧事要当面询问常家娘子——”

“既是要紧事,那便有劳崔大都督让人请他上来吧。”

听她语气很是理应如此,崔璟直言提醒道:“来者不善。”

常岁宁点头:“嗯,善者不来。”

崔璟:“……”

倒不是让她接词的意思。

常岁宁接着说道:“人多眼杂,若由他在外面吵嚷哭喊,实为不可控,纵就此驱逐,之后也更易滋生不清不楚任人粉饰的流言。”

若当真有人存心不让她今日这诗会好好地办完,她加以驱逐多半正中对方下怀,不如先接下此招,看看对方到底是想唱哪一出戏。

崔璟思索间,元祥忍不住小声提醒道:“常娘子还是小心为妙,对方一人前来,倒不怕他闹事……只是我方才往下看,只见其面色蜡黄眼底发黑,不是什么康健之人,万一来者不善再闹出什么人命来,岂不晦气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