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府宠妾

第136章(2 / 2)

天才一秒记住【18PO脸红心跳】地址:http://po1847.com

其实这凤凰涅槃只是个花名,俗名就叫肚包鸡。是瑶娘当初在晋州经常待在小厨房,和薛婆子学来的一道菜。做法也简单,就是把整隻的猪肚洗干净了,塞一隻刚宰杀洗净的鸡在里面。放上党参、玉竹、红枣等药材,再放上佐料,进沙煲慢炖。炖够了火候,把猪肚拆开,鸡取出来,鸡和猪肚都切块儿,再进汤中炖一会儿,就可以出锅了。

一般炖过的鸡,只能喝汤,肉会比较柴。可这种做法却不会,所以当初小宝还没长牙,瑶娘经常会做这个菜给他喝汤补身,顺道还能满足他想吃肉的需求。

这个菜是小宝最爱吃的菜之一,晋王跟着吃过两回下脚料,觉得也不错,瑶娘今日才会亲手下厨做了。

到了晚膳的时候,果然小宝比平时多吃了小半碗饭,晋王也喝了不少汤。要知道晋王平时可是最讨厌喝这些汤汤水水的,也算是难得。

用罢了晚膳,一家三口坐在炕上消食,二宝每天晚上睡得都早,已经被奶娘抱下去了,就留着小宝还不愿意走。

红绸帮他把放小玩意的竹篮子拿了过来,他就坐在炕上玩。瑶娘则在边上和晋王说话,说的是之前庆王府上发生的事。

晋王听完后,皱起了眉:「老七媳妇出身虽不高,但秀外慧中,性子也好,老七真是糊涂了,好的不去亲近,反倒去亲近这种人。」

瑶娘这才知道原来当初庆王妃竟是晋王选的,晋王虽只比庆王年长几岁,但晋王不像庆王,母族完全无靠,沈家既然能让弘景帝为之忌惮,甚至费了这么多心思兵不血刃夺了权,自然不容小觑。

所以明明都是皇子,都还未分封就藩,只顶了个空头皇子帽子,没有任何封号。晋王手中的权势,在宫中以及在弘景帝跟前的脸面,也不是庆王可比的。

当年晋王就是考虑到庆王母族不显,才会选了个大理寺寺丞,一个才五品官的女儿做了庆王妃。按理说,作为一个皇子妃,未来的亲王妃,公侯之家的女儿也不一定配的。晋王恰恰考虑的就是人品和德行,甚至连对方家中的环境,与底蕴也列入在内。

肖家就是那种属于面上不显,但好处都藏在里头的人家。

「我看继柔很伤心,你说庆王到底怎么想的,这不是故意想挑起矛盾么?」

晋王沉吟了一下:「老七为人惇厚,心性有些软弱,也有些感情用事,但他不是这种糊涂做事的人,可能其中另有缘故。」

瑶娘拿眼睛瞅晋王,眼神怪怪的。

直到晋王看了她一眼,她才有些不高兴道:「你这种说法明明就是偏袒,那印不是他给的,难道是韩侧妃偷的不成?那韩侧妃看样子不像是蠢人,不会干这种蠢事的。让我来看,你们男人最易受女色所迷,肯定是庆王被迷得神魂颠倒,就把金印给人家了,才不管什么夫妻情分,相伴多年。」

晋王瞅着她那义愤填膺的小摸样,好像这事发生在她自己身上一样。

他将她一把拉了过来,眼神危险,道:「你这话是在意有所指,想说本王容易被女色所迷?」

瑶娘这才反应过来,自己竟一竿子打倒了一船的人,当即道:「我说的那是一般人,殿下不是一般人。殿下乃是正人君子,坐怀不乱,破壁燎火,乃是当世鲁男子。」

晋王有些失笑,打了她小屁股一下:「行了,别夸本王了,是与不是明日我叫了庆王来问就知。」

「我没有夸殿下,殿下明明就是很好的。」

「有多好?」

「很好。」

「很好是个怎么好法?」

想着之前晋王在车上对她说的话,想着他竟是那么早就闷不吭想给她个惊喜。瑶娘明明羞得不得了,还是环上了他的颈子,凑在他耳边小声道:「殿下就是很好很好的。」

晋王啊呜一口就咬上她的小甜嘴。

小宝又没眼看了,就算他还小,也用不着这么不当成回事啊。

次日,晋王从工部回来,就让人去叫庆王晚上过来一趟。

快用晚膳的时候,庆王来了。

晋王就没陪瑶娘和儿子用膳,而是让人在前院摆了一桌。兄弟二人对坐而饮,这种情形已经许多年未曾出现过了,自打晋王就藩之后,两人每每也只是书信来往。偶尔在京中碰面,也是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无法单独相处。

酒过三巡,晋王道:「说说吧,昨日怎么回事。」

庆王就知肯定是小五嫂回来和五哥说了什么,这个结果他并不意外,甚至在来之前就有所了悟。

庆王就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,包括韩侧妃的话也复述了。

「这么说来,这就是一个无知的妇道人家干了一件非常无知的事?」

晋王可不常用这种口气说话,庆王当即有些局促地低喊了声:「五哥……」

「多的我就不说了,这件事可轻可重,你心中也明。今日叫你来没别的事,就是我二人多年未曾在一处单独喝过酒了。另,我希望你别干出什么宠妾灭妻之事,妻就是妻,妾就是妾。若这妻不好,另可商榷,可你和七弟妹是怎么走过来的,你比任何人都清楚。」

庆王低着头:「五哥我知道,我……」

「你知道就行。好了,喝酒。」

这件事晋王本就没打算过多插手,若不是瑶娘替庆王妃不平,而这庆王妃当年是他替庆王选的,以他的性格,他绝不会多说一句。

在晋王来看,庆王也不小了,也不是当年那个让自己事事提点的弟弟。以如今他和庆王的地位,只要庆王不掺合到储位之争中,再大的事也就是跌得头破血流,不会伤了命。

而有些人不跌得头破血流恐怕不会知道教训,晋王冷眼瞧着庆王替那妇人解释的模样,就有这种征兆。